“守桶”小分队。(来源:辽源路街道办)
信网7月7日讯(通讯员 张梦涵)为积极响应垃圾分类提升行动号召,青岛市市北区辽源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、凝聚共识、协同共治、稳固提升,探索辖区居民易学习、能适应的“接地气”实招。辖区内老旧小区的垃圾分类率大幅提高,基本上居民都能进行自主分类,自主投放。为了让大家学会见“圾”行事,街道组织社区将工作做到实处:分类标志清晰的各色垃圾桶,身穿志愿马甲的桶旁“值守人”,到处可见的垃圾分类宣传海报......各社区通过以上多种方式,用实际行动营造社区内绿色和谐的垃圾分类氛围。
党建引领 多元参与
(资料图)
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”,推进垃圾分类,需要寻找精准的切入点。工作伊始,由街道牵头,社区、物业、居民代表共同成立工作专班,集聚合力、环环突破,广泛听取多方意见,组织代表参观考察先进小区的做法和成效,明确在小区推广垃圾分类新模式,力争最大限度地推动垃圾分类过程提速。同时发动小区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党员和志愿者的“红色管家”5名,实施“党建+居民自治”模式,并利用党员下沉、机关干部蹲点社区等活动,组织社区志愿者和党员干部参与“盯桶”和入户宣传,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,带领居民正确分类正确投放。
广泛宣讲 凝聚共识
为引导居民分类投放、调动积极性,街道邀请市北区垃分办讲师在小区、社区开展培训宣讲,组织入户宣传员、执法服务队、志愿者等多支队伍成立“入户团”,每家每户发放分类投放指南,着重对老龄层面对面入户宣传,对青少年开展“小手拉大手”、志愿先行等活动,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三百余份。在定点投放的垃圾桶点位上,由社区党员、志愿者、公益岗等组成“守桶”小分队带领大家一起正确投放。同时充分利用微信群、流动喇叭、横幅等平台载体发布信息,全面布局垃圾分类宣传,营造垃圾分类的氛围,让垃圾分类入脑入心。
尊重民意 协同共治
充分发挥居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的优势,让更多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。小区垃圾分类点位的设置充分尊重民意,依托议事会平台,敲定了方案。会上,街道办向居民代表介绍垃圾分类政策法规和工作要求,社区、物业就箱房选址、投放时间等焦点问题进行解读,开展互动交流,并对居民关于小区垃圾分类的建议兜上来,力求点位选址和投放时间方案得到居民认可。
长效管理 稳固提升
为把垃圾分类这件事联系到每个家庭,让每位居民都参与进来,通过有害垃圾回收、积分兑换等手段,助推新模式,巩固新成效。同时街道办会同社区与居民保持沟通联系,接收反馈意见,不定期收集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的问题清单,及时开单派单,确保问题不积压;以当前环节为起始,负责手把手帮助居民解答垃圾分类疑问,确保服务精准到位。让垃圾分类成为增进邻里感情、倡导邻里互助、开展绿色生活的“连心桥”。
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,关系百姓福祉。在辽源路街道家家户户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,但垃圾分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,街道将继续探索和实践社区生活垃圾分类,尽早实现辖区垃圾分类全覆盖,成为垃圾分类“优等生”。
垃圾分类点。来源:辽源路街道办
上一篇 : 2023浙江·台湾合作周台州分会场开幕 关注智能制造
下一篇 : 最后一页